在日常生活中,長輩的行走坐臥貫穿在每天的活動中,隨著時間的增長和身體的老化,加之健康的關注和病變的生起,康復性運動越來越必不可少,長時間的堅持康復性運動可以延緩及改善長輩的身體狀態有效提升。
被動關節運動是指康復師通過手法等方式使長輩的關節得到被動式的活動,達到預防關節萎縮、僵硬和畸形、預防肌肉萎縮、維持關節活動度、刺激血液循環、 避免深部靜脈栓塞等目的的一種訓練方式。主要適用于腦中風、腦損傷、脊髓損傷引起的肢體癱瘓或無力、燙傷引起的關節攣縮、長期臥床的長輩。
操作原則:
若關節松軟則每個關節必須達到完全的關節活動度;若有關節攣縮,則每個關節做到感覺緊的關節活動度即可,勿使長輩感覺太過疼痛;被動關節運動每天至少操作三回, 每回每個關節操作十遍。切勿使用太大力度避免對長輩產生二次損害。
關節活動范圍:
(一)肩關節
1.肩關節前屈:取仰臥位,康復師立于側邊,一手握住患側腕關節處另一只手握住肘關節稍上方,然后慢慢把上肢沿矢狀面向上高舉過頭。
2.肩關節后伸:取健側臥位,康復師立于側邊,一手握住肘關節稍上方,另一只手固定肩胛骨,然后慢慢將上肢沿矢狀面向后伸展。
3.肩關節外展:取仰臥位,康復師立于側邊,一手握住腕關節處,另一只手握住肘關節稍上方,然后慢慢將側上肢沿額狀面外展,當上肢被移動到外展 90°時,將上肢外旋后繼續移動直至接近同側耳部。
(二)肘關節
1.肘關節屈曲和伸展:取仰臥位,康復師立于患側,一手握住腕關節處,另一手固定肘關節稍上方,在完成肘關節屈曲的同時前臂旋后,完成肘關節伸展的同時前臂旋前。
(六)膝關節
1.膝關節屈曲、伸展:取仰臥位,康復師一手托膝關節后方(腘窩),另一手托足跟,然后在髖關節屈曲狀態下完成膝關節的屈曲、伸展。
(七)踝關節
1.踝關節背屈:取仰臥位,下肢伸展。康復師一手固定踝關節上方,另一手握足跟,在牽拉跟腱的同時,利用康復師的前臂屈側推壓足底
2.踝關節跖屈:取仰臥位,下肢伸展。康復師固定踝關節上方的手移到足背,在下壓足背的同時,另一手將足跟上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