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小寒時,太陽運行到黃經285度,時值公歷1月6日左右(1月5日~7日)。小寒之后,我國氣候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俗話說,冷氣積久而寒?!昂奔春涞囊馑?,表明已進入一年中的寒冷季節,“小寒”則是最后一個節氣“大寒”相比較而言的,古人認為,小寒時天氣寒冷,但還未到達極點。小寒過后即進入最為寒冷的“三九天”。此時,天氣寒冷,大冷還未到達極點,所以稱為小寒。
氣候觀測資料表明,我國大部地區從小寒到大寒節氣這一時段的氣溫是全年最低的,“三九、四九冰上走”和“小寒、大寒凍作一團”及“街上走走,金錢丟手”等古代民間諺語,都是形容這一時節的寒冷。由于氣溫很低,小麥、果樹、瓜菜、畜禽等易遭受凍寒。
小寒三候,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雊。 意思是說:此時因天氣寒冷,大雁開始向北遷移;此時是陽氣已動,北方到處可見的喜鵲,也開始筑巢;雉雞也因為感到陽氣的生長而鳴叫不已。
據說早年家家實興用“九九消寒圖”來避寒養生。從冬至開始每天按照筆畫順序天充一個筆畫,沒過九天填充好一個字,填滿九九后春天就回來了。